7月29日深夜11点多赢策略,江苏省仪征市宝能广场的灯光依旧明亮。外卖员张耀伟送完最后一单外卖,汗水浸透了蓝色工装,又累又渴的他熟门熟路地走向工会驿站。扫码、推门、接水,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。“以前深夜跑完单,想找个歇脚的地方十分困难,现在有了驿站,就像有了个随时能回的家。”他捧着温热的水杯,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深夜,工会驿站成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“充电站”与“避风港”。这样的温暖场景,正是仪征市打造“红色驿站”的初心——让每一位奔波在路上的劳动者,感受到“家”的温暖。
融入红色基因,共建“党建+服务”暖心家园
“党建文化上墙是驿站最大的亮点多赢策略,也是我们与其他服务点的核心区别。”仪征市总工会副主席臧才华指着驿站内的红色文化墙说。在仪征市已建成的22个惠民驿站里,党旗、党建标语随处可见,每个驿站都设有红色文化“学习角”,陈列着优秀党员事迹手册等。外卖员小王休息时总爱翻两页:“以前觉得党建离我们很远,现在歇脚时就能学,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党员在为我们办实事。”
依托“党建引领・暖心工会”主线,仪征市委组织部、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创新“党建+驿站+服务”模式,推动驿站从“单纯服务”向“多元共建”升级。在宝能广场,驿站与城北派出所共建“警民驿站”,既能提供休息场所,也能快速处理配送纠纷;高速服务区和物流园区的驿站,联合交通部门为货车司机配备淋浴间和休息铺……22个驿站如同红色节点,串联起多部门共建、共管、共享的服务网络。
数字化赋能,让“智慧驿站”24小时不打烊
“刷脸就能进多赢策略,全程自助服务,哪怕凌晨来也能用上热水和微波炉。”在时代广场步行街的工会驿站,快递员李姐对24小时智能化门禁系统赞不绝口。这个位于商圈核心区的驿站虽仅20平方米,却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:沙发座椅、空调、冰箱等设施一应俱全,智能化设备让服务效率大幅提升。
更具特色的是10家“智慧驿站”里的“党史知识区”。“轻触屏幕就能听党史小故事,还能参与知识问答赢积分换礼品。”臧才华介绍,数字化赋能不仅让驿站实现“全天不打烊”,更让红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,让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日常。
特色服务“零距离”,织密暖“新”保障网
三月的宝能广场驿站里,一场专为新业态女职工设计的“普法集市”热闹非凡。“法治飞行棋”棋盘上,“反家暴法有哪些新规定”等问题藏在格子里,快递员们掷骰子答题,赢了就能兑换法治文创礼品。“以前觉得法律条文枯燥,这样玩着学,一下子就记住了!”女骑手陈雪说。
这只是仪征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色服务的一个缩影。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,定期提供健康体检、专项保险等8项基础服务,同时创新“X项志愿特色服务”——春季送普法、夏季送清凉、秋季送技能、冬季送温暖。截至目前,驿站已开展法律讲座10多场、技能培训28次,为500多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了实际困难。
而这份温暖正在双向流动:骑手们主动打扫驿站卫生多赢策略,快递员帮忙分发精神文明宣传册,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把驿站当成了“自己的家”,共同守护这份温暖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洪涛)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